封面、版权页
前言
序一
序二
凡例
目录
由民国史解析东亚冷战时期的中国宪政与汉斯·凯尔森
民族/民主―国共两党政权与满族的政治参与
“新中国”的叛逃者―韩战反共战俘的生死逃亡路,1950–1954
1950年代冷战结构下国共两阵营对日本华侨展开的争夺战
“亲情动员”―中国五反运动前后之“资产阶级家属”工作
在乡村保卫社会主义―—集体化初期的“现行犯”打击与社会主义教育
“阶级斗争”理论的尺度―“四清”运动中的基层干部问题研究
进城初年中共对天津市劳资关系的调处
粮食统购统销制度下的农村干部与农民―及其农业集体化之路
三线建设初期的工厂筹建―以国营4504厂为例(1969–1971)
“小茅台”―1970年代中国地方名酒的品牌制造与外贸策略
中日医学交流的政治史―以1950年代中期的相互访问为中心
“开新填旧”―1950年代江西省山区血吸虫病的防治与控制
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医疗保健体系的引进―以云南大理专区为例
解放军入北平・北京与女学生的抉择
走向“三自”之路―赵紫宸与燕京宗教学院的最后岁月(1948–1953)
民间信仰与“革命传说”―从求雨、变天、神水神药看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众与权力之间的关系
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上海及其近郊农村公办教育的重建
红专之间―大学政治理论课的植入(1949–1964)
作为“资源”的人民公社时代―甘肃麦村的“集体”记忆
作者简介
后记
索引